中国官方更新已上市化妆品原料使用信息, 化妆品完整版安评最难“关卡”破解!
2025年5月1日中国化妆品完整版安评(安全评估)实施日益临近,中国化妆品行业曾因原料数据缺口陷入“生死时速”。根据中检院发布的《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》,监管部门公布的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可以作为安全评估依据,而近期中检院新发布的《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》(以下简称“新版《原料信息》”),被视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转折。
数据显示,新版原料将原料种类扩展至3608种,增幅达61.5%;使用量信息则增至7672条,增幅高达73.8%。但仍有约2500种原料数据缺口待填补。这场原料数据“攻坚战”究竟如何改写行业规则?
新版《原料信息》的三大突破
1、收录范围扩大:新版《原料信息》首次将普通化妆品纳入数据来源,覆盖体毛、指(趾)甲等新作用部位,原料种类从旧版2234种增至3608种,使用量信息从4415条增至7672条。这一调整大幅扩充了原料数据库的广度和深度,为企业在安全评估中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依据。
2、使用量上限提升:旧版中大部分的原料使用量低于0.1%,而新版通过科学评估,部分原料使用量增幅高达16000倍。例如,“北美乔松(PINUS STROBUS)树皮提取物”在驻留类产品的用量从0.000025%提升至0.4%,显著释放了企业的配方创新空间。
3、参照原则优化:新版以暴露水平为导向,整合了不同作用部位的使用规则,新版参照原则:相同使用方法的同一原料,可按照全身、躯干部位、面部(含颈部)、手足、头部、头发、口唇、眼部、指(趾)甲的顺序,后面作用部位可参照前面作用部位的原料使用量,但产品作用部位为眼部且参考其他部位使用量时,需另外评估眼刺激性。这种分类管理提升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。
两版对比:
项目 | 2025版(新版) | 2024版(旧版) | 变化 |
原料数量 | 3608种 | 2234种 | 原料数量增加 |
原料使用量信息 | 7672条使用量信息 | 4415条使用量信息 | 原料使用量信息增加 |
收录范围 | 注册备案有效化妆品中已使用、未收录在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《国际权威机构化妆品安全评估索引》中原料使用信息 | 批件有效期内特殊化妆品中已使用、未收录在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中、且无权威机构评估报告的原料使用量 | 从特殊化妆品扩展到普通化妆品 |
作用部位 | 全身、躯干部位、面部(含颈部)、手足、头部、头发、口唇、眼部、指(趾)甲、体毛 | 全身皮肤、躯干部位、面部、口唇、眼部、手足、头部、头发 | 全身皮肤更改为全身,新增指(趾)甲作用部位,明确了体毛的参考部位,面部修改为了面部(含颈部) |
使用原则 | 相同使用方法的同一原料,可按照全身、躯干部位、面部(含颈部)、手足、头部、头发、口唇、眼部、指(趾)甲的顺序,后面作用部位可参照前面作用部位的原料使用量,但产品作用部位为眼部且参考其他部位使用量时,需另外评估眼刺激性。其中,口唇、眼部不可参照手足、头部、头发的原料使用量;体毛仅可参照全身或躯干部位的原料使用量;作用部位同时为头部和头发,可参照头部的原料使用量;作用部位同时为面部(含颈部)、眼部和/或口唇,可参照面部(含颈部)的原料使用量,作用部位包括眼部时,需另外评估眼刺激性;对于其他同时用于多个作用部位产品的原料使用量,选择使用相同使用方法的上一级作用部位的使用量 | 相同使用方法的同一原料,可按照:(一)全身皮肤、躯干部位、面部、口唇、眼部的顺序;(二)全身皮肤、躯干部位、手足、头部、头发的顺序等两种情形,后面作用部位可参照前面作用部位的原料使用量,但产品作用部位为眼部且参考其他部位使用量时,需另外评估原料的眼刺激性 | 使用规则合并成了一个 |
新版《原料信息》的发布对企业完整版安评的核心影响
1、降低企业成本:新版《原料信息》覆盖超7000种原料数据,企业可直接引用权威数据,减少重复毒理测试和研发投入。据估算,单个原料毒理测试成本约30万元,此举为企业节省了不少开支。
2、加速备案流程:数据量的增加,使企业能够快速匹配合规原料信息,大大缩短了备案周期。
3、风险精准管控:通过细化作用部位和使用方法,企业可以更精准评估原料风险。
挑战仍存,企业如何应对?
尽管新版《原料信息》缓解了数据压力,但行业仍面临诸多问题,虽然新版原料信息收录范围扩大,但仍有不少原料缺少相关数据。另外,像复杂成分的原料,因缺乏统一标准,难以直接套用现有数据,还需结合原料特性进行补充评估。
新版《原料信息》的发布标志着完整版安评从”政策高压”转向“科学赋能”,但行业仍需在数据完善、合规管理、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。唯有全行业协同,才能在这场合规化浪潮中抢占先机,推动中国化妆品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- 上一主题: 干货!化妆品新原料常见技术问答
- 下一主题: 化妆品原料数据更新,完整版安评最难“关卡”破解!